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首度嘗試「可麗餅下午茶」

時間過得挺快的,從日本九州回來已經過了一周了。

有些朋友一年難得出國幾次,所以遇到有朋友出國,多半都會委託帶些東西回來,像昨天的朋友,就委託要帶一套Apple TV給他。今天相約吃飯的朋友,則是需要一種美膚藥膏,順便送了她日本平價高絲洗面乳。

基於本人喜好下午茶的特性,朋友特地約在一家天母的Amin’s Crepe。不確定老闆是不是就叫Amin,但店裡店外的佈置很鮮艷。朋友是天天經過這家店,但跟我一樣,都是第一次享用這家店的餐點。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第一次,就是第一次吃可麗餅的下午茶。

朋友因為跟法國的淵源不低,所以在選店時,也特別選擇了跟法國有關的餐點。

這可麗餅的發音,就是源自與法語的Crepe,採用音譯的方式轉化成臺灣人接受的語彙,起源地是位在法國西北邊的布列塔尼(Bretagne)半島,這是曾經出現在地理課本上的字眼。

DSC03529根據Google到的結果以及朋友的證實,布列塔尼半島本身就是一個土地貧瘠的地方,所以小麥的產出非常不容易。因此,當小麥收成以後,就會將小麥製成薄餅,然後加以享用。而Crepe這個字,就有「收縮」的意思。

剛引進臺灣的時候,因為製作的器具很像清明節臺灣人常吃的潤餅,一度認為是商人把潤餅加以改良,然後再取一個可愛的名字—可麗餅。後來才知道,原來可麗餅是有這麼一個故事性的起源。

可麗餅在食用的時候,會加入糖漿、漿果、新鮮水果、檸檬…等等,從這些搭配的食材來看,就可以知道一般可麗餅的味道是甜味為主。至於在臺灣偶爾會吃到的其他口味可麗餅,是臺灣商人加以改良的結果,並非法國原創的可麗餅味道。

當然,Amin’s Crepe除了食物以外,店面裝潢的巧思,也讓我張大了眼睛,期間還跑到二樓去看他不一樣的擺設,喜歡的捧油也可以到此享用一番。

至於味道如何,這其實是很見人見智的問題。個人覺得還可以接受,畢竟…甜食大概不脫幾種程度的甜。倒是Amin’s Crepe使用Mariage Frères(瑪黑兄弟茶)的茶包,讓我有段時間沒嘗到Mariage Frères口味的舌蕾小小地滿足了一下。

不過,朋友的評價似乎一般般,可能是嘗過了正統的法式可麗餅,對於臺灣的口味,還是有些不習慣吧!?

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沒有佐以春光的下午茶

前同事小蕊自中部北上,特地相約一敘。

中部做為南來北往的必經要道,向來可以娛樂、飲食的地方就不曾少過。也並不是非得要在北部才能吃得到,近幾年來稍微有擴張行動的餐飲業者,只要在其他地方賺了錢,擴張的時候一定不會少了中部設點。

所以,當我設想在哪邊與他一敘的時候,確實花了我一些腦筋。

後來,因為前同事需要當天往返中部,因此,我選定了位在京站的Cutty Sark英式下午茶。首先,這個點在北投也設有店面,大大的落地窗一看就是感覺相當好的地點(只在網頁上看);第二是距離高鐵也近,前同事吃完飯就可以直奔高鐵;第三是本人不知何時開始,就愛上了下午茶的悠閒,尤其是英式的下午茶,更讓我試著找尋。

未在京站的Cutty Sark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他位於B2的位置,就算它設立了落地窗,可能也只能看見日光燈或是人造燈光的空間,陽光灑下的片刻幾乎是不可能見得到。

IMG_2203說起英式下午茶,這可是起源自宮廷的玩意兒。我想也是,在早期哪有一家人可以在下午這段黃金時間坐下來好好喝茶跟享用點心?若非像宮廷這樣有錢有閒的人家,恐怕就算有這樣的行為也難以久長吧!?

1840年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有位安娜貝佛女公爵七世(7th Duchess of Bedford)因為常在下午四點左右感到肚子餓,所以她就請僕人準備幾片麵包、奶油以及茶在下午時刻享用。於是乎,就在英國宮廷被廣為採用以後,就這麼延續了下來。

後來,享用紅茶與點心的時刻廣邀社交名媛一起參與,竟然在英國維多利亞呂王時代成為重要的社交活動。因為這個社交活動的展開,加上英國與荷蘭開始種植茶葉,使得原本在中國、印度一帶流行的茶,開始在英國與歐洲流行開來,漸漸地,從原本在宮廷的高貴茶具衍生出沖泡茶的方式、茶具的擺放方式,以及精緻高貴的點心,一直到今天,茶具、茶點…等都發展出了一定的市場。

另外,英國也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標準,讓各地的民眾只要看到就能認得出是哪個國家發展出來的。在英式下午茶中,三層碟盤的擺放方式,一眼就能辨識出來。

一般來說,同時具備甜與鹹味的點心,可以中和在口中的單一味道,加輔以濃郁的紅茶,以及社交的歡愉氣氛,讓下午茶的時光更添愜意。

當然,有朋自遠方來,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第65屆紅白藝能大賞

話說日本人的除夕,大概就是跟家人吃完年夜飯以後,就會開始看紅白藝能大賞,然後在接近午夜時分前往住家附近的廟宇參拜,而後接連到元月初三都會是新年期間(初詣),很多商家都會在這段期間推出特惠活動。

乍聽之下,這樣的年節很無聊。不過,有幸在2014年最後一天親身在日本觀看紅白藝能大賞的播出,確實和過去在臺灣看重播的感覺不一樣。

很難相信,2014年跨越到2015年的紅白藝能大賞,已經進行到第65屆了。過去這65年來,累積了相當多的演出資源、藝人,也都會在每年的年末節目當中播出。

DSC03352我無緣參與過去的節目,而重播的節目也可能因為落在某些日子而不法完整地看完每一集的紅白。今年因為只有自己吃著年夜飯(嚴格地說不能算是年夜飯,因為跟臺灣的習俗不一樣),所以就來點紅白搭配囉。

今年最讓我感動的橋段,不是中山美穗的跨海演場,也不是事先錄影完成的《冰雪奇緣》Idian Menzel加上神田沙也加的演唱,更不是福山雅治與眾多小朋友的合唱(雖然有點小感動),最讓我感動的是:2015紅白藝能大賞…開播前的節目(我竟然查不到節目單!哭哭…)!

天!現在想來還是有點鼻頭一痠啊~

節目共分為三段,其中一段的內容大概是說前一年自視障學校畢業的一男一女,如何在2014年自力更生的故事。優秀畢業的女同學因為嚮往麵包店,因此找到的麵包店的工作,靠著味覺與觸覺,開始了她在麵包店的生活。最後她要告訴家人: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

男同學也在自己的興趣下找到了工作,而且,當初善心人士送給視障學生的音樂盒,成為他們在遇到困難時的慰藉。

除此之外,還有發生在廣島的大雨所造成的土石流災害,當地勇敢的孩子們在災害發生以後捲起袖子,然後大聲地說:「自己的家園自己救!」真的是很熱血又充滿勵志啊~(結果害我邊吃便當便掉眼淚)

能夠在除夕夜見到這些感人的片段,確實為來年增添了更多的動力,也期許自己要好好地渡過未來的一年。NHK在年末年初所放送的節目,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啊~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臺北盆地的雲海之巔

2014年年底,大概每個月都會到七星山去一趟。這座號稱臺北盆地第一高峰(標高1120公尺)的七星山主峰,成為眺望臺北盆地以及北海岸的最佳場所。

站在主峰,可以向北望向萬里海邊,向南則可以看見臺北盆地、關渡平原…只要天氣好,建築物幾乎都可以被辨識出來。

最近的一次旅行,有幸在白天從雲端看臺灣,就在飛機飛進北臺灣時,可以明顯見到突出雲海之巔的一座山峰,依我不專業的估計,應該就是七星山(低於1120公尺卻又突出在臺北盆地的山峰應該難以這麼突出)。

DSC03458從飛機觀看土地,是一個不一樣的視野,過去前往各個國家,也喜歡坐在窗邊,雖然大部份的時間是海洋(如飛往峇里島)或是廣裒的土地(如飛往歐洲所經的俄羅斯),但前往不同的國家,可以見到的視野也不相同,成為在旅行一開始的心情蘊酿。

若是返鄉則又不同,當看到家鄉的一切,雖然是家鄉的土地,但因為觀賞角度的不同,即使是熟悉的地點,也可能因此而變得不相識。我想這也是一些人在看齊柏林導演《看見臺灣》影片時,心裡會有的一聲驚呼。

偶爾,我也會有一種錯覺,當天空布滿了雲朵,這片景觀像極了海岸邊的視野,而視線的盡頭就是地平線,過去的前輩們對地平線的那一端充滿了無限的想像,所以在海洋時代來臨以後,會有一種期望的職業叫探險家。但是,現在因為科技的進步以及《國家地理頻道》的發達,也能把世界各地的驚奇景色帶到觀眾的面前,但是,這個世界是不是已經變得毫無探險與發現的價值了?

對我來說,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還有很多世界的景色我還沒親自去體驗、去見識,或許稱不上探險家,但是,人對於自我的探求,又何必跟多數人的探險、發現連結在一起呢?如果,可以在自我探尋的領域不斷精進,不也是一項美好嗎?

出生在大屯山下,卻到了數十年後才登上這北市第一高峰,一覽雲、山、海的變幻,而且,每一次都不一樣。

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幸運交織的天空

在日本旅行,如果時間不夠,只剩下城池基座的舊城,多半會被排除在行程之外。不過,位在九州南部的飫肥城,因為地處偏南,要來到此地本屬不易,即便時間緊湊,我還是安排了時間前往一遊。

事實上,飫肥城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在飫肥城周邊,還是留有許多當年藩主相關的遺跡。但是在飫肥城內,現在只剩下高大挺拔的飫肥杉,以及滿地綠色的草皮。陽光透過的片刻,真的是寧靜又安詳。

飫肥藩向來是伊東氏的領地,因為地處在九州的南部,濕潤加上溫暖的氣候,非常適合杉木、檜木的生長,也因此,到現在「飫肥杉」的美名還存在於世。

DSC03189進入飫肥城以後,城區的範圍並不大,新建了一座建築物,存放過去飫肥相關的歷史,其餘的土地只待成追憶了。

在轉折向上的途中,有一個幾近正方型的空間,在四個角落種植了杉木。懂得行銷的日本人,在一角設置了一塊看板,表明如果站在兩條對角線的中心許願,就有願望成真的可能。

雖然半信半疑,但我還是找到了兩條對角線的中心,舉頭向上,默默許下來年一切安好的願望。看著樹頂的風動與葉振,時間的流逝,不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過去了嘛!

舉起手機,我留下了這幀照片,四棵杉樹樹冠所圍繞而成的美麗弧形,也會成為我旅行的記憶。

飫肥城已經不復存在,而知名的點心飫肥天,則是來此必吃的小吃之一。或許正逢初詣,前往飫肥城的店家多半沒有營業,只有飫肥城大門前的一家商店營業中,這現做的滋味,果然是特別地鮮美。

或許,這一生再也沒有機會再次到訪飫肥,但是,體驗了一座逝去的城池,還有保留許久的風味,往後的日子裡,還可以回味很久,很久。

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幽靈的面貌

我常提「鬼影效應」這件事,指的沒有一個人真正看過鬼,也沒有人能證明看到的就是鬼,可是大家對於【鬼】,都有類似的形象。

當我踏上日本九州的土地,途經人吉也得下車一遊,可是有好幾個目的。

首先,【人吉】本身的命名就很有趣。人+吉,其實就是漢字的【舍】字。在古時候,人吉這個地點是九州南部與要到北九州的必經之地,自古以來,只要到這個地方,也接近晚間,因此要在這個地方投宿一晚。

想當年日本西南戰爭時,西鄉隆盛的軍隊在熊本吃下敗仗,然後就往南退守駐軍在此。

除了人吉的命名以外,還有一座日本國寶的青井阿蘇神社。

DSC03414對我來說,非得要到人吉一遊的理由,竟是為了【幽靈】。

話說人吉永國寺,就是當年西鄉隆盛退守人吉的駐在地。而建立於1408年的永國寺內,藏有一幀幽靈掛軸。相傳當時一位超真和尚,在寺後的水池見到幽靈,於是將幽靈的像貌給畫了下來。

進入永國寺前,兩旁是成堆的墳墓,增添了恐怖的氣氛,加上氣溫陡降,如果不是有兩家人也想進入永國寺,我是不會進去的。永國寺內無人看管,進入需要脫鞋,登我脫下靴子進入永國寺,冰冷的地板立馬把低溫傳進身體,真的越來越有看見幽靈的感覺。

等到真的看見了幽靈掛軸,據傳這是人吉附近一位地主的妻子,因為婚姻不幸福而投水自盡,之後在永國寺後的池內現身而被畫了下來。形象就是白衣、長髮、尖指、削長的臉,其實就與過去對恐怖女鬼的形象出入不大。

和中國一般鬼故事不一樣的是,如果女鬼出現在寺廟中,應該很快就被收了,而畫下女鬼畫像的,應該會是像甯采臣之類的癡情書生吧!?

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

來得巧,很重要

今天是2015年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剛好把日本帶回來的抹茶蛋糕捲分送給同事吃。一般周一的周會,會召集不同部門的人前來彙報,有幸吃到這蛋糕的同事,直呼「來得巧,很重要!」

可不是嗎?

這一次在日本的旅行,有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行程。12月28日當天,預計要到日本知名的黑川溫泉泡湯,這個景點,可以算是本次旅行的精華重點之一,當我高興地前往日田一遊,然後急忙忙地趕到巴士站時,售票人員告訴我:「不好意思,這班巴士是要預約才可以乘坐。」

蝦毀~我知道日本人為了保持服務的品質,很多地方都講求預約制,但是,對於我這個遠道而來的旅客,難道就不能通融一下嗎?

DSC02484站內有一位年紀較大的服務人員看見我失望的表情,立馬拿來了交通時刻表,準備建議我利用轉乘的方式到達黑川溫泉。但是,不管我們怎麼組合,還是湊不上我的下一個行程。與其兩個都錯過,還不如只錯過一個。

當我告訴自己要恢復冷靜的片刻,我突然想起事前做功課時,曾有居住在日本的臺灣人建議,如果沒有把握,請不要先預約車位,否則預約了不到,對臺灣的形象會變差。

沒想到,在日田這樣一個不算大的車站,也會把預約制落實得這麼徹底。

調整好心情,我重新規畫那一天的旅程,而原本一直想要乘坐的阿蘇男孩號,竟然因為無法坐上前往黑川溫泉的班車而有機會搭乘。二話不說,頭一轉就往東而去,同時間,也就不考慮往西的由布院行程。因為在兩年前,曾經造訪過由布院。

旅行之前,我向來習慣把功課表做好,然後按照功課表上的行程按表操課。乍看之下缺乏了彈性,但是在事事準時的日本,以及交通不算頻繁的市郊,卻是相當管用的方法。

不過,旅行嘛,總是要留一點遺憾,才會有再次造訪的動力。那麼,下一次,就直接從機場直奔黑川溫泉好了!

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阿波羅的馬車

2014年底,奇美博物館還沒開館呢,長官就開始說明他與館方之間的關係。心想,這元旦假期要是有時間,非得要一睹這奇美博物館的風采。

今天本該是返回工作崗位的日子,上午還有一點時間,吆喝了爸媽,就往台南仁德出發。看來,大家的看法都相近,還沒到博物館門口,附近就已經開始塞車,我們被指揮到接近博物館後門的停車場,然後才步行進入。

奇美博物館是採用預約制的入場規範,雖然來不及預約,但是光是入門的阿波羅噴泉以及刻有希臘眾神的奧林帕斯橋,就足以大開眼界。據聞這阿波羅噴泉與法國羅浮宮的雕像是一樣的,號稱不必出國到法國,也能見到阿波羅噴泉的狀觀。

DSC03517遊客塞滿了奧林帕斯橋與阿波羅噴泉周邊,我個人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希臘眾神的雕像,只有名字而沒有簡介。這並非為了我個人,而是遊客並非所有人都對希臘眾神有所了解。很多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媽,也不過是走馬看花,或是對著美麗的雕像拍照,至於他拍照回去會不會再做調查,我看可能性很低。

同樣地,面對這阿波羅噴泉,我想真正知道其中意涵的遊客也不多,如果不是前一天有媒體披露法國羅浮宮也有一座相同的噴泉,說不定還有更多民眾像是霧裡看花,把它當一般的雕像看待。

阿波羅(Apollo)是希臘神話當中宙斯與天后赫拉的兒子,是一位美男子,每天都會駕著馬車自海面升起,然後畫過天際,直到日落,因此在希臘神話中被奉為光之神(太陽神是Helios)。而這座阿波羅噴泉,就是模擬阿波羅每天日出海面的樣子,駿馬神武,神像更是英姿煥發。

除了阿波羅的故事,還有一個與太陽神馬車有關的小故事。有一天,Phaeton(法厄同)偷駕了太陽馬車,但是,駿馬難以駕馭的特性,法厄同根本不知道,結果所到之處把土地都燒焦了。眾神之王宙斯不得已擊斃了法厄同,才免除更多土地被燒焦。

後世就把不會裝會,或是因為不瞭解細節而產生災難的人,暱稱為Phaeton。你的身邊,是不是也有好幾個Phaeton呢?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改變進行式

延續2014年末到2015年初的遊興,今天和家人一同到高雄美術館遊賞。不知道是過去幾天心裡放空,可以裝的東西變多了?還是與家人歡聚的時光很快樂,這高美館拍下的照片竟也添了不少美感。

1983年時,當時的高雄市長許水德就已經提議要興建高美館。但是幾經波折,這個文化沙漠的都市終於在1994年6月開幕了高美館,高雄市民總算了有了可以接觸更多文化議題的空間。

經過10年,再一次造訪高美館,新妝已經不再,反而多了一點古意。而且,經過10年的建設,許多公共藝術也增設在園區裡,像是高大的「愛」字,就矗立在園區裡的小坡上。光是在這個愛字的周邊,就有兩對新人在這裡拍攝婚紗照,一個公共藝術的設立,確實可以帶來更多周邊的效益。

DSC03484佔地不小的高美館園區裡,也有一池可供鴛鴦、魚類、雁鴨遊憩的湖水。相比幾天前在日本柳川的靜諡,平靜無波的高美館湖水也有了相應的感覺。只是,柳川市附近的水道縱橫,河岸邊多是歷史的老建築;高美館附近則有幾幢正在興建中的高樓,襯托了倒影中的現代感。

突然想起一個禪宗的小故事,老和尚與小和尚的機辯中,小和尚說:「旗子在動。」老和尚卻告訴小和尚說:「是你的心在動。」

這說明了人的心境與所處的地方很有關係,面對許多生活上的雜事,我也體會過換個心情,周遭也會不一樣的經驗。或許智慧還不夠,所以面對10件不如意的事,還無法每件都轉化心境、異地而處。

深吸了一口氣,嗯…高雄的空氣確實需要改善(笑)。

如果說,2015年即將走出甲午年的陰霾,那麼,現在的心情是對的。但是,誰也不知道明天會長什麼樣子,期待即將到來的2015年考驗,還有自己可以在這些考驗中,福、慧雙修。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お櫛田さん

多次造訪九州,進出都是從福岡。先前在看日劇的時候,還發現一位福岡女與東京女的心裡對話:「哼!福岡比東京早發達了1000多年,有什麼好跩的!?」人嘛,難免有地域之分,日本人也不例外。

今天回程的班機在中午,大約10:30就要出現在福岡機場check-in。趁著昨天福岡下了2015年初雪的氣勢,起了個大早直奔飯店附近的櫛田神社,然後頂著大雪去博多運河城繞繞。

櫛田神社自有其深後的歷史,據傳是伊勢松阪的櫛田神社分社,一直是祭祀著天照大神一系的大幡主神,大幡主神是天照大神的第19世子孫,曾經在北陸地方擊退賊徒阿彥,而後在佐渡地方建立起民眾的信仰。戰國時期曾經荒廢,一直到1587年豐臣秀吉光復博多時,才捐獻協助建立現存的殿宇。

DSC03442或許是元旦的關係,進神社參拜的民眾不少,其中更不乏看起來就是情侶的民眾。頂著紛飛的大雪,踩著積水的沙石地,就在這都市裡的神社中參拜,度過2015年的初詣。這九州第一大都市的年節氣氛,冷清地讓我喜歡,也驚訝。

日本向來是很懂宣傳的民族,每個神社、景點、名勝都可以說出一大串的故事。既然出現在博多市區,又是到了博民眾熱愛的櫛田神社(博多民眾竟然稱他為「お櫛田さん」,櫛田先生),那可得找一找他的可愛之處。

神社裡有很多代表性的記念物,個人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在拜殿的破風,刻有一對風神(請不要自己加「無雙」二字)與雷神(請不要自己加「索爾」二字),這對神像的臉,可是跟各地神像印象不一樣。

中國的雷公,是長有鳥嘴、翅膀的形象,而北歐的雷神索爾,則是在Chris Hemsworth的帶動下,成為帥氣高大的形象。而櫛田神社裡的雷神之所以要特別來說一下,就是具備博多方言所說的「あかちょうこべー」,原文應該是「あっかんべ」,意思是「伸舌頭的可愛鬼臉」。風神與雷神不但招手,而且還做出了可愛的伸舌頭鬼臉,這…算是古代的Q版神像吧!?

下一次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到櫛田神社體驗一下夏天的祭典,這九州的熱情與風情,值得一試!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夜半鐘聲

2015年的元旦,我選擇在日本九州的宮崎神宮度過。

2014年對我個人來說,或許就是遇上了不對的老闆,然後離開了原本的工作。如果就這一點來看,實在跟「甲午年是災難年」之類的說法搭不上邊。選擇在歲末年初的時候到國外走走,就是純粹想要散散心。

「宮崎神宮」這個名字,是在1913年(民國2年)改稱,早在1873年時,是叫做「宮崎神社」,而在此之前,稱為「神武天皇宮」或「神武天皇社」,一聽就知道是祭祀神武天皇的神社,合併祭祀神武天皇的父親鸕鷀草葺不合命以及母親玉伊姬。以華人的觀點來看,這算是家族廟了吧!?

午夜還沒到,先在旅館好好確認Google地圖。住在宮崎車站附近的我,要到宮崎神宮所在的地方,一是坐電車,一是步行。這兩個方法都得用上,因為等到我在凌晨搶頭香(日本是沒這習俗,不過在元旦的一早前往神社,應該也是一樣的意義吧!?)結束以後,是沒有電車可以回宮崎車站的。還好,兩地之間的距離不遠,還在我可以步行的範圍內。

DSC03244午夜11:35到了宮崎神宮的大門,噢!我的天天天吶!隊伍已經排到整了表參道上,但是,讓我佩服的是,守規矩的日本人居然可以排著長長的隊伍,靜靜等待元旦的到來。

而世界各地流行的倒數計時,在神社外似乎也不流行,每個人望著神社的方向,心裡似乎在祈禱些什麼,或是跟身邊的家人聊著天。平和啊~

其實,進入宮崎神宮,因為人潮洶湧,幾乎每個人都人手一個御守,或是熊手、破魔矢等,宛如宮崎神宮朝市。完成該有的祭拜以後,因為擠不進吉祥物販賣部,索性步行回旅館。

回程中還是有很多日本民眾步行進入宮崎神宮,這寒風呼呼的冬夜,增添了一些溫暖。才剛踏出宮崎神宮的領地,就聽見了附近寺廟傳來的鐘聲。這深夜的鐘聲,真的很療癒啊~

包括在中國、韓國與日本,因為受到佛教的影響,所以在佛教講究眼、耳、鼻、舌、身、意六個感覺的基礎上,會感受到苦、樂、好、壞、非苦非樂、非好非壞等六種感知,再加上過去、現在與未來三個時間軸,正好構成了6Í6Í3=108的結果。所以,在除夕夜敲鐘108下,就是要把這些俗事煩惱,用鐘聲給震走。

打從心底,希望這些俗事煩惱,能夠隨著初詣的鐘聲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