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反核!

如果不是先約好今天跟朋友見面,我應該會前往參加反核大遊行。雖然對於核能發電,所知的知識很有限,但起碼是一個表達自我意見的場合與機會。沒想到,在與朋友聚會的時候,也意外聽到以前一位相當高階的主管也前往參加這次的遊行,理由無非是為了她的下一代。

比起她,我的理由或許沒有這般高尚。我只是單純地認為,臺灣這片土地太小,沒有籌碼跟核電一賭再賭。

就拿這一次的福島核災來說,雖然日本的土地在全世界比起來並不大,但是福島受災,人民還有其他地方可以稍做避難。可是,臺灣呢?就拿北部來說,只要有一座核電廠發生外洩意外,不要幾分鐘就可以漫延到人口眾多的臺北。

就算北部居民來得及逃到南部,又要如何確保核災變不會繼續向南漫延?北部的核電廠都已經如此,更別說多年來排放高溫廢水影響珊瑚生態的墾丁核三廠了。

或許全球都在尋找更乾淨的替代能源,今天在聚會上也聊到同樣的事情。當前的太陽能雖然是潔淨的能源,但是仍然有太多的門檻要突破。如今看到的,大多是本夢比高於本益比,太陽能真的可以成為新興產業嗎?或許可以,但,需要多久呢?

想像一個邏輯性的問題。如果今天政府真要扶持臺灣的太陽能產業,為什麼不直接上三座核電廠除役,然後全面性地換成太陽能發電?或者是由政府補助,在每個社區、每棟大樓加裝太陽能板?甚至在日照充足的南部海域、空曠土地,全面性加裝太陽能板轉換潔淨電能?

或許,在這個邏輯迴圈當中,有太多其他因素在內。技術或許還單純些,如果這些廠商真的握有技術的話。怕的就是這些廠商就像當年散發聯動債的銀行們一樣,把毒藥寫成一般人難懂的文字,然後吸金賺取暴利,最後拍拍屁股走人,或是同樣淪為債多不愁的一群人。

反核遊行的背後,是不是也該與股市、經濟與政策發展連動一下,為自己的投資,也為臺灣的產業把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