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挑貨人真是買貨人?

許多人都說,越是對貨挑剔的人,越是有可能成交的人。我不否認這句話,但也不認為這句話100%可以用在各種場合。

今天與一位事業部總經理聊天,話題圍繞在【業務】這件事情上。什麼是業務呢?這一位總經理有他不一樣的看法,但是,比較讓我覺得【冏】的地方,是我居然忘記了行銷的定義,把這些東西都還給老師,實在讓我覺得【冏】很大。

之前就已經耳聞這位總經理話功一流,只要他感興趣,他會聊很多他的看法。其實我的心理並不排斥相異的看法,因為這是一種衝擊、是一種觀念的刺激。談話結束以後,我發現他說的話不無道理,也確實有他的看法與高度。IMG_8568

他認為一位業務人員除了要有基本的條件以外,其實還有很多『感性』的成份。包括善交際、會喝酒、有熱情…等,都應該是身為一位業務人員應該具備的。不過,這些基本條件,在這位總經理的眼中,他認為這些感性的成分,要比理性的成分來得重要。

簡單地說,理性的成分包括語言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可以在現在的ERP系統當中進行,所以,在他看來,這些條件只要具備四成,或許就可以因應業務工作,其他的六成,就會是個人特質的部分。

當然,他也跟我提了現代的教育有多失敗,但這關乎他個人的看法,我也不便多加評論。言談當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現在一般員工的不滿,但是,如果他不斷以質疑的方式面對他的員工,相信剛出社會的員工可能也受不了。

網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老闆對待員工的方式,各種狀況不一而足。我不敢說每一位老闆都具備上乘的修養,但我相信,正因為每個人(老闆)的眼界不同,所反映出來的經營成果也會不一樣。公司尋求獲利最大化,員工也在尋求個人價值的最大化,要同時滿足雙方的條件,本來就不容易,所以,才會形成市場人才的流動。

挑貨人真的就是買貨人嗎?我相信大部分的時間是,但不一定每次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