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資訊不對稱

往常擔心的狀況,今天又再重演一次。

很多時候,即便交付獵人頭公司,這些公司的代理,只不過是敷衍了事,隨便介紹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工作,就想要交差了事。幾次下來,只覺得求才的公司沒做功課,而推薦人也不知所云。

我猜想,這樣的狀況應該是資訊不對稱的結果。求才單位只不過拋出職缺,並沒有明確地告知人事部門,而人事部門也就依樣畫葫蘆,不是來個「上下交相賊」,就是一問三不知,最後苦的就是求職的人,誰教求職的人在這個迴圈當中是比較弱勢的呢!

往常擔心的狀況,今天又再重演一次。

很多時候,即便交付獵人頭公司,這些公司的代理,只不過是敷衍了事,隨便介紹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工作,就想要交差了事。幾次下來,只覺得求才的公司沒做功課,而推薦人也不知所云。

我猜想,這樣的狀況應該是資訊不對稱的結果。求才單位只不過拋出職缺,並沒有明確地告知人事部門,而人事部門也就依樣畫葫蘆,不是來個「上下交相賊」,就是一問三不知,最後苦的就是求職的人,誰教求職的人在這個迴圈當中是比較弱勢的呢!

MJ-I5 有的時候,是人事部門過濾以後覺得不適當,也就沒有下文。一般來說,這種由人事部門事先過濾的方式,有時候反而會把適合的人濾掉。有時候,人事部門把求職資訊pass給相關部門以候,部門主管因為忙碌,也會忽略確認這樣的訊息,幾天過後,不知情的人事部門以為主管不喜歡,也就不會有進一步的動作。

今天遇上的狀況如同預料的一樣,事前就認為這個職位並不適合自己,於是先把開出的條件回寄給人事部門,希望對方再次確認,以免浪費雙方的時間。結果,一到現場才發現部門主管正在開會,臨時把人家從董事長的會議中叫出來,這叫我情何以堪?

再者,部門主管問過經歷以後,直接說:「這可能會與你之前的工作型態不一樣。」一般來說,如果遇上這樣的語句,十之八久大概就是軟性拒絕的意思,可是在前往面談之前,人事部門不也才滿口說沒問題的嗎?

這是一家臺灣的廠商,許多運作的制度就是這麼沒有系統,雖然是一家賺錢的小而美的廠商,但是還是不脫臺灣本土廠商的習性。

面對這樣一家公司,心裡面是傾向還是別加入的好,因為加入以後,可能因為許多綁手綁腳的奇怪制度,把自己弄得動彈不得。

有的時候,是人事部門過濾以後覺得不適當,也就沒有下文。一般來說,這種由人事部門事先過濾的方式,有時候反而會把適合的人濾掉。有時候,人事部門把求職資訊pass給相關部門以候,部門主管因為忙碌,也會忽略確認這樣的訊息,幾天過後,不知情的人事部門以為主管不喜歡,也就不會有進一步的動作。

今天遇上的狀況如同預料的一樣,事前就認為這個職位並不適合自己,於是先把開出的條件回寄給人事部門,希望對方再次確認,以免浪費雙方的時間。結果,一到現場才發現部門主管正在開會,臨時把人家從董事長的會議中叫出來,這叫我情何以堪?

再者,部門主管問過經歷以後,直接說:「這可能會與你之前的工作型態不一樣。」一般來說,如果遇上這樣的語句,十之八久大概就是軟性拒絕的意思,可是在前往面談之前,人事部門不也才滿口說沒問題的嗎?

這是一家臺灣的廠商,許多運作的制度就是這麼沒有系統,雖然是一家賺錢的小而美的廠商,但是還是不脫臺灣本土廠商的習性。

面對這樣一家公司,心裡面是傾向還是別加入的好,因為加入以後,可能因為許多綁手綁腳的奇怪制度,把自己弄得動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