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那令我自豪的臺灣精神呢?

這幾天因為塑化劑的風暴,讓原本認為臺灣食品就是安全的印象大打折扣,許多論調甚至出現,臺灣、中國本一家的言論,認為許多的行為模式與思考邏輯都相當接近,塑化劑這事,即使不在臺灣爆發,可能也會在不久後發生在中國。原本聽到這論調的時候,還有些不可置信。

這幾天,噗浪與Facebook上出現朋友的一則訊息,表示一位久未互動的朋友X在最近狂加Facebook上的朋友,下一步就是發射紅色炸彈,多位與X不熟的朋友,都收到了這樣的訊息,然後,為了大肆聲討這樣的行為,諸位友人在網路就談起了這樣的行徑。

X的行徑被貫上了【不要臉】三個字,看到這樣的消息時,很想幫這樣的行為再做個標題,【再不要臉,也需要臉書】。因為X就是在臉書上狂加朋友,然後發射炸彈。

我依稀地記得,這種【不要臉】的行徑,似乎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生活周遭。聽了朋友諸多的討論,我還認為是偶發事件。

現在,正坐在伯朗咖啡的我,又遇上了這種難以接受的行為。桌旁來了一男一女,自備飲料、食物、書籍以及電腦,然後就在這空間中享受著爵士樂、網路以及冷氣,完全無視於店內來來往往遍尋不著座位的消費者。我想起許多在西門町紅茶店裡的老爺爺們,我想起中國許多無事在冷氣空間中大聲吵鬧的消費者,原來兩岸的消費文化,竟然有部分雷同!

上網發表心情以後,朋友說,這可能是因為兩岸往來頻繁,因此出現了高水平被拉低的狀況。如果中國正在進步,那麼,臺灣就只能被拉低嗎?

一位朋友從大陸回國以後,搭乘捷運時爭先恐後,就是擔心搭不上車子,看到身邊的乘客都有序的排隊,才發現自己身在臺灣。所以說,個人行為會在不同時空中被改變。

耳濡目染絕對是可能的,我想起過去臺灣與日本互動頻繁時,也感染到了日本的有禮與習慣,但如今與中國往來增加,見不賢,還是要自省的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