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追求心靈平靜的方式

今天是民俗的中元節,正巧是小妹婿的陽曆生日。這是一種巧合,大家開玩笑說,就把敬好兄弟的牲禮轉送給小妹婿好了。

雖然是玩笑話,可是在老一輩的人耳裡聽來就不很舒服。因為鬼月向來是忌諱頗多的月份,如果說要把敬鬼神的牲禮拿來給活人用,那肯定是要被臭罵一頓的。從這個點上,東方人的忌諱確實比西方要來得多了。

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社會上開始鼓吹退休以後的前輩可以透過宗教信仰,找到一個心靈的依托。這一點,基本上來說是幅員廣大的說法。因為,每一個宗教讓信徒依托的方把並不一樣,即使有師父帶進門,還是得要有自己的修持,然後一步一步地踏入信仰的法門。

DSC04627除了到老年可以做這件事,其實我也很鼓勵年輕人可以開始接觸宗教,但是,除了接觸,還要再加上自己一些判斷的能力,然後才能找到真正符合自己的信仰。

在這一點,我自己認為西方人鼓勵自我探索的深度要比東方人來得強。自小西方的教育就鼓勵孩子聽從自己的所屬,然後找出自己的一條路。我發現,在東方,很多人缺少了這樣一段自我探索的歷程,即使曾經做過,但在缺乏引導者的狀況下,有時候不知不覺就走偏了。

在東方的社會中,我相信許多的社會已經編制了一個框架,然後,父母會告訴孩子,如果你在這樣的框架中發展,你就會變成人生勝利組,可以傲視同儕。可是,這個框架就是人生的究義嗎?

當然,西方的教育並非可以完全適用在東方,至少,有很多教育的基礎,是來自於西方文化的根本。舉個例子來說,西方鼓勵孩子只要長成以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造就了孩子與父母親之間難以產生東方的「孝道」關係。但是,只要有機會到東方來住一段時間,就可以發現子女與父母親之間的關係,要強於西方社會。

對應到追求心靈平靜的方式,我想也會有東、西方之間的差異。不過,我倒是發現不論東方或西方,也在漸漸的鼓吹靜坐,透過靜坐找到專注的力量,這是到目前為止,東方與西方在醫學或哲學之上,發展出來的一個共通的認定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