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人才的角力?奴才的角力?

近年來因為臺灣科技產業的發達,讓許多國外企業開始向臺灣的人才招手。今天見報的除了中國、新加坡以外,就我所知的還包括日本,也都向臺灣的科技人才頻頻招手,約莫在一年前,日本電子大廠Toshiba就曾經在臺灣大規模徵才,直到今天,才有消息指出臺灣政府要化被動為主動,施行人才計畫。

關於臺灣的學子,我也想套用營運長的《果農理論》來說說人才這回事。

當學子們從高中畢業,即將在人生的轉唳點做選擇時,父母親多半會以自己的經驗,或是當時的社會法則,為孩子做選擇。不可否認的,我也是這樣的過來人,唯一比較幸運的是,父母親對我的教學體制並不了解,因此即便出了些許意見,還是沒有強硬逼迫我接受。

DSC06097但是很多學子因為礙於社會發展現況,選擇了理工一途,是否真的與自我興趣相關?實在要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

從臺灣股市來看,就可以發現臺灣的電子股佔了臺灣股市7成的比重,別說資金了,就業環境也多半向電子業靠攏。如果說,今天新加坡、中國、馬來西亞或是日本想要發展電子業,最快的方法就是挖角,不但把資質挖走,也挖走創意、技術,不失為最快的方法。

那麼,這些國家的本國人民呢?以中國來說,科技業不過佔了中國產業的5~10%,另外還有很多在能源、礦業或是其他的領域,培養出來的人才可以投注在這些領域,與臺灣相比,過度集中在電子科技產業,也就犯了雞蛋過於集中的風險。

早在幾年前與IBM高層會晤時,就已經提及稅務的問題。如果說科技業人才也都是逐水草而居,那麼,稅賦的優惠就會是『水』這個條件,不見得可以餵飽科技人,但卻是科技人重要的食糧。

鄰近的新加坡與韓國、日本,都以租稅優惠來吸引國外人才加入,不過,就我的感覺,臺灣在稅賦上還是不願鬆手,一鳥在手,握得越緊、越不讓牠飛,到頭來只怕會把牠給捏死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