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別讓蘇花公路再被政治口水淹一次

這一次梅姬颱風肆虐臺灣期間,我正在左岸出差。在各地的衛星電視中,唯有東南衛視會製播與臺灣相關的新聞,所以也就成為我每天必看的節目之一。

回到臺灣以後,才發現梅姬颱風所帶來的損害相當大,而且包含陸客在內的20餘名旅客,至今仍下落不明,許多救難專家、求神問卜的說法甚囂塵上,有的說旅客被壓在大石之下,有的救難專家則是說,旅客應該已經跟著交通工具被沖下海去,而且花蓮外海即是海溝,恐怕已有不測。

這一次的災害創下1989年以來最大的蘇花災害,原本計畫的蘇花改、蘇花替…等方案再次浮上檯面,不僅成為人民茶餘飯後的討論議題,也成了多方政治角力的戰場。

152-5226_CRW我還記得有一天與同事組團,雇了一臺小巴士就往花蓮去,沒想到兩天一夜的行程在第二天就遇上了颱風,一群人就這麼狼狽地從花蓮逃回臺北。當車行在蘇花公路的時候,為了不要因為蘇花公路的高度而產生懼怕感,我刻意地望向遠方,而一團烏雲就在東部海面上,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颱風的外圍環流,但是,那一次的經驗真的任人難忘。

這一次不管是蘇花改、蘇花替,或是維持原有的蘇花高,最重要的,應該還是要將焦點集中在交通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溝通兩地的往來。蘇花公路向來是花蓮與宜蘭,甚至是臺北的物資往來要道,這項應該會是交通的重點所在。

這一次,臺鐵在一天之內就恢復通車,而且還有能力增開班次紓運,如果政府還在為了顧及環評團體的觀感而爭論不休,何不利用現有的臺鐵軌道加以改進?或許,臺鐵的改善,也可以將這花東幹線轉變為觀光列車,對臺灣的收益不無改善。

其次,在重要景點加開租賃業務,包括地區性的交通設施,同樣也可以改善花東地區的就業狀況。

可以做的事很多,但是環保團體、民間業者與政府單位似乎還沒有一套解決方案,這柔腸寸斷的蘇花公路,可別再一次被政治口水給淹了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