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遠離的大同世界

說起唸書,我不算唸得好。但高中時期背過的《禮運‧大同》雖然不算朗朗上口,但也還略知一二。今天在網路上瀏覽時,發現了這一篇古老文章的影像,索性再重讀一次。不讀還好,那古老時候所謂的大同世界,相較於現在的社會似乎越離越遠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運大同所嚮往的世界,在字裡行間都可以見到,但是,不需要太深入地理解,就可以知曉現今社會與禮運大同的差距。

有這樣的感想,純粹是因為近來太多社會案件的發生,實在不得不思考,社會的結構與人民的品德教育是不是真的出現了變化。如果大家仍在撻伐中國文化大革命所帶來的影響,那是不是也該思考臺灣處在西方、日本、中國,甚至是近來韓國文化之間,應該走出什麼不同的路?

看看禮運大同裡面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再比對現在的社會,老年人獨居在家亡故的新聞時有所聞,而壯有所用的目標,也在失業率高漲的今天受到衝擊;至於幼有所長,雖然現在的環境對於孩童已經相對友善,但是看看97%的大學錄取率、時不時就被父母帶著燒碳亡故的兒童們,就越覺得禮運大同的境界離臺灣越來越遠了。

有朋友認為,臺灣的目標並不是成為禮運大同裡面的大同世界,這是另外一種說法。但即便不是以禮運大同的世界為目標,面對現在社會裡面的結構崩解、怪異現象,這些天天想著自己利益的政客們,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不過,如果他們懂得反省、懂得設身處地的想,那就不會是政客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