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代理機制的思考

還記得在回程的飛機上,原本要合作的創業夥伴,突然在聽到Kichikou要接觸某一家法國保養品廠商時的反應。她說:「妳沒有名氣,誰要給你代理?」

這句話很實在,但卻是一大桶冰水。

今天,Kichikou利用了一點時間,對臺灣的保養品市場做了一下功課,發現臺灣的保養品有很多並非走代理管道,有些標榜平行輸入的貨就在販售了。這讓Kichikou一時糊塗,不曉得要不要繼續與法國談代理。

這一次Kichikou帶回的樣品當中,就有一個品牌已經由屈臣氏所代理。但是,當Kichikou找到屈臣氏的網站以後,才發現該公司僅代理部分商品,並非全系列的商品。而且,根據以前上專案管理的同學告訴Kichikou,如果一家廠商有自家的商品而且毛利更好,為什麼不自己推廣一下自家商品?他牌的商品,那就再說囉!

另一方面,夥伴的說法倒提醒了我一點。所謂的「名氣小」,這是指公司成立以後,因為公司在業界的名聲還不夠響,所以國外的原廠不會理會。從這一點來看,有必要儘快成立公司,才有往下進行其他動作的可能。

就在搜尋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臺灣首富郭台銘先生曾經擔任過貿易公司的業務,在他掌握了貿易公司的進出口流程以後,發現「貨源」是流通服務業的根本,沒有貨,何來進出口業務?DSC00922

所以,這樣的起心動念才造就了今天的鴻海帝國。

沒想到,早在1974年的郭台銘,就與Kichikou有同樣的想法。

Kichikou的規畫,是想要先做出口,畢竟出口的金額比較大,可以快速累積公司資本。但是,很重要,也是很基本的問題,就是Kichikou的手上沒有商品。如果Kichikou要從中國進口商品再轉銷到歐、美等地,除非Tei具備過人的能力,可以從中創造價值,否則,很快中國當地的廠商就可以取而代之,直接與歐、美廠商交易。

那麼,如果做進口生意呢?這就得布下通路,把進口的商品銷售出去。這期間要如何布下通路、銷售、行銷…等,投入的工夫相信不會比成立一家公司簡單。

翻遍了許多書籍、網誌,可以找到行業別的概論,但是卻找不到單一貿易公司成功的案例。Kichikou想,這也可能是貿易公司的屬性不同所造成的,因為一家貿易公司可能涵蓋不同的商品類別,要以單一商品而論,實在不是容易的事。

Kichikou找到了香港利豐集團的生意模式,雖然粗淺,但是可以理解這家最大的貿易公司如何生存。雖然剛起步,但是典型在夙昔,應該要好好地借鏡才是。

0 意見:

張貼留言